沪指站上3500点,银行股暴走模式开启,A股最靓的仔是如何炼成的
在过去的一年里,中证银行 AH 指数和中证银行指数的表现显著跑赢纳斯达克 100 指数,银行股的强势势头依然不减。今天,工农中建邮五大行继续创新高,银行 AH 优选 ETF(517900)上涨 1.45%,年内涨幅达到 28.29%,领涨两市银行类 ETF,创上市以来新高。过去对银行板块的质疑与担忧,如今正是重新审视其价值的最佳时机。
一、长阳一年半
回顾这一波银行股行情,始于 2024 年初。当时市场的热点集中在 AI 领域,海外的英伟达、台积电、微软等科技巨头吸引了大量关注和资金流入,而银行板块则显得相对冷清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,房地产等问题依然严峻,银行的经营层面缺乏亮点。人们普遍担忧银行利差缩小,收入和利润承压。数据显示,2023 年每缩小 0.1% 的利差,银行业利润就减少约 2000 亿,净息差创新低时,银行板块甚至跑输大盘 15%。
正是由于行业的低迷,银行被迫进行变革。招商银行通过财富管理实现非息收入占比 35%,平安银行则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存款成本压降至 2.1%。银行业的整顿改革成效显著,风险出清和业务重构加快了行业的转型。
二、拐点
2024 年初,银行板块终于释放出业绩利好。42 家上市银行在 2024Q1 合计营收 1.52 万亿元,同比增长 1.3%,净利润 5629 亿元,同比增长 0.6%。虽然利息净收入下降,但非息收入大涨 12.6%,净息差降幅收窄,关注类贷款占比降至 2.3%。政策效果逐渐显现,存款利率下调等措施减少了银行的负担。
随着银行业绩的改善,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股的关注度提升。中国人寿增持工行 H 股,平安资管加仓邮储银行,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银行股超 180 亿元,推动股价上行。
三、继续增持
到 2025 年一季度,险资对银行板块的持仓占比达 27.2%,创 2018 年以来新高。险资通过举牌农业银行、招商银行等标的,将银行股作为稳定收益配置方向。同时,公募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挂钩的政策推动了银行股的回购和增持。
在当前经济复苏乏力、全球局势不确定的背景下,资金流向高股息的银行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。银行 AH 优选 ETF(517900)年内资金净流入额达到 6.1 亿元,创历史新高,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四、总结
回顾过去一年多银行股的上涨行情,可以看到多种利好因素的叠加和共振,包括基本面的改善、业绩的增长、政策的推动以及资金的净流入等。这些因素的可持续性为银行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保障。尽管低利率的大环境可能持续,银行的净息差未必回到高峰期,但经过改革后的银行业在业务多元化、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。
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,银行股以其高股息率和稳定性,仍然具备良好的投资回报潜力,值得投资者关注。